中醫是中國傳統的醫學。近日,一場名為「宏揚中醫藥文明,學做小中醫」科普課堂,在五角場大街人人講堂開講,現場迎來20余位小朋友參與,這場小小中醫體會,讓孩子們習得中醫知識,更收成愛好與高興。
中醫講求陰陽平衡,重視全體和長期調度,中醫的「中」字代表中庸之道、中立、平衡的意思。現場,來自上海中和堂中醫門診部的張璐峰醫師就中西醫的不同打開講解,拉開了整場課堂的序幕。
中醫是怎樣看病的呢?張醫師告訴孩子們,主要是通過四診法「望聞問切」,結合醫師的個人經歷來進行診治。
望診,是對患者的神、色、形、態、舌象等進行有目的的觀察,以測知內臟病變;聞診,包含聽聲響和嗅氣味兩個方面,主要是聽患者語言氣息的凹凸、強弱、清濁、緩急等變化,以分辨病況的真假寒熱;問診,是通過問詢患者或其陪診者,以了解病況,有關疾病產生的時間、原因、經過、既往病史、患者的病痛地點;切診,包含脈診和按診兩部分,是醫者運用指端之觸覺,在病者的必定部位進行觸、摸、按、壓,以了解病況的辦法。
而中醫處理病癥的辦法,主要有服中藥、食療、針灸、按摩、敷貼、拔罐、刮痧、火療、運動等療法。「有哪位小朋友願意來嘗試下艾灸?」「老師,我來!」同學們在體會環節都躍躍欲試起來。
此外,現場還進行了中藥辨識互動和中醫傳統功法「五禽戲」的教授。小小準中醫們在現場邊體會邊學習,全神貫註、不亦樂乎。最終,張醫師為現場的「小小中醫」頒發了結業證書。
中醫藥文明是中國優異傳統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。這場活動讓孩子們「零距離」學習中醫知識,感受中醫魅力,增強了他們了解中國傳統文明的愛好和民族自豪感,也為中醫藥文明的傳承與發展註入了新活力。